花東大安

實績介紹

Products

小黑蚊相關常識&防治介紹方式

臺灣鋏蠓(小黑蚊)

台灣鋏蠓Forcipomyia(lasiohelea),俗稱小黑蚊,屬於雙翅目、蠓科(Ceratopogonidae)

該蟲之成蟲於日間活動,雌蟲嗜吸人血。由於個體微小,體長約1.4mm,所以叮咬危害,不易被察覺,且容易穿過居家的紗窗和紗門,進入室內吸血。


台灣鋏蠓主要危害人體的小腿部位,被叮咬的部位會產生癢痛,同時出現紅腫,數目不易退,嚴重亦會產生過敏反應。雖然,台灣鋏蠓在台灣未曾證明會傳播任何疾病,但其嗜吸人血的習性,無疑是一種重要的騷擾性昆蟲(nuisance)。


小黑蚊之防治

個人防護

由1993年進行的問卷調查中發現於小黑蚊發嚴重地區,一般民眾最常使用防護方法為穿著長袖衣物,附近中、小學學校於夏天規定穿長褲之制服,以便對被小黑蚊叮咬後有過敏性反應之學童,能因穿著長袖衣物而避被小黑蚊叮咬。隱以長袖衣物保護外應盡量避免於屋外陰涼處聚集聊天,必須於戶外工作時,可塗抹忌避藥劑預防被叮咬


如小黑蚊發生嚴重季節,適迎天氣炎熱,又其在台灣尚未發現會傳染任何疾病,所以一般對小黑蚊無嚴重性,反之民眾,均不堪炎熱而穿短袖,疏於防範,致使小黑蚊產卵之營養物質一血源不虞匱乏。因此若能宣導做好個人之防護,除可避免小黑蚊之叮咬造成騷擾外,還可減少小黑蚊之吸血產卵,能有效降低其棲群之增長。


生物防治

1991年於南投進行幼蟲孳生源調查時發現有另一種蠓類之蛹體,大部份均被某種寄生蜂(未鑑定)所寄生,雖於田間並未發現台灣鋏蠓幼蟲或蛹有被寄生現象,但應可由田間找到能寄生小黑蚊之寄生蜂作為生物防治之用。


緊急防治(藥劑防治)

以上防治方法實際應用於田間時仍有相當困難,例如於推動社區共同防治時,目前對小黑蚊幼蟲仍尚未確實了解其主要孳生源;又因其發生嚴重地點均屬鄉間較貨僻地點,範圍過於廣泛,無法確實破壞其孳生源,勉力而行可能勞民勞力而效果不彰


於進行個人防護之際,又因小黑蚊猖獗時,正處於天氣炎熱季節,以長袖衣物防護不合時宜而不易奏效;利用生物防治則尚有進一步之研究。所以目前於小黑蚊發生嚴重地點,只能以藥劑作為緊急防治之用。1992年於南投清水村進行藥劑試驗僅能於施藥後數天稍為降低小黑蚊棲群數目,效果並不明顯。


究其原因除了當種植茶葉,小黑蚊防治施藥常與藝葉採期相衝突,施用藥劑無法涵蓋整個要域,因而形成多數死角外,主要對於小黑蚊之生態習性,諸如其成蟲棲所與幼蟲孳生源尚未能完全掌握,均為防治效果不彰之原因。另由於小黑蚊與其它蠓類幼蟲孳生源常有重疊現象,進行田間使用藥劑處理孳生源時,必須審慎考慮。


冬季防治

小黑蚊族群因到冬季時蟲數逐漸減少,所以利用此時機來防治小黑蚊的成蟲及幼蟲,使其蟲數密度降到最低,甚至沒有蟲體的發現,而當翌年春季來臨時,小黑蚊族群無法復甦,迨夏季6、7月時,本來密度應該最高,但因整個小黑蚊族群無法迅速繁殖提升,終能達成防治的效果。


防治方法即從11月天氣開始轉涼之時,至隔年3月底春暖之前為防治重點,每個月噴灑殺幼蟲藥劑2次;第一次噴藥及最後一次噴藥,再增加以熱煙霧機噴殺成蟲,其餘月份則只噴藥防治幼蟲即可。幼蟲的防治重點在於茶園之周邊及茶樹下、檳榔園、袖子園、竹林及居家周圍無雜草孳生之陰地,所使用藥劑為長效、低毒之有機磷劑(如陶斯松、撲滅松等)最為適當。


至於成蟲的防治則以熱煙霧機(thermofogger)來噴灑防治,因熱霧的粒子小,可以飛散到人所無法到達之處,而能觸殺成蟲。其防治重點在竹林,灌木叢、雜草堆、檳榔園及茶園等地,所施用藥劑為合成除蟲菊精類之藥劑(如百滅寧、賽滅寧等)最為有效。

 

回上一頁